視頻顯微鏡如何調同焦
發布時間:2025-09-18 17:16:58
視頻顯微鏡如何調齊焦
在正式調焦前,需確認設備狀態和工具準備,避免因硬件問題導致同焦失敗:
-
設備檢查:
-
確保顯微鏡主機放置平穩,無晃動;物鏡轉盤(物鏡轉換器)轉動順暢,無卡頓或偏移。
-
視頻相機(或攝像頭)與顯微鏡的接口(如 C 接口、HDMI 接口)連接牢固,視頻軟件(如顯微鏡配套軟件、Amcap 等)已正常啟動,畫面無卡頓或偏色。
-
樣本準備:
-
選擇高對比度、細節清晰的標準樣本(如專用的顯微鏡校準玻片、帶有微小刻度的載玻片,或實際觀察的典型樣本),避免使用透明度過高或無明顯細節的樣本(難以判斷焦平面)。
-
將樣本固定在載物臺上,確保樣本表面平整,無褶皺或傾斜(樣本傾斜會導致不同區域焦平面不一致)。
-
工具準備:
-
若顯微鏡帶同軸粗 / 微調焦旋鈕,確認旋鈕阻尼均勻;若帶電動調焦系統,需提前校準電機行程。
-
準備鏡頭紙(清潔物鏡)、小量程游標卡尺(可選,輔助判斷焦平面一致性)。
視頻顯微鏡的同焦校準需以某一固定倍率為 “基準焦平面”,再將其他倍率物鏡的焦平面與之對齊,通常選擇低倍物鏡(如 10×)作為基準(低倍視野大,易找到清晰目標,且焦深大,容錯率高)。
-
轉動物鏡轉盤,將低倍物鏡(如 10×) 對準載物臺中心(確保物鏡與聚光鏡光路同軸,可通過觀察載物臺刻度或軟件畫面中心判斷)。
-
打開光源,調節聚光鏡高度和光圈大?。ǖ捅稌r光圈可適當調大,保證視野亮度均勻),通過視頻軟件觀察實時畫面。
-
先轉動粗調焦旋鈕,將物鏡緩慢靠近樣本(注意:正置顯微鏡需避免物鏡壓壞樣本,可從側面觀察物鏡與樣本的距離,接近時停止),再通過微調焦旋鈕精細調節,直到視頻畫面中目標細節(如校準玻片的刻度、樣本的紋理)達到最清晰狀態(可放大軟件畫面,觀察邊緣銳度或對比度,無模糊、重影)。
-
標記當前焦平面:若顯微鏡帶焦平面刻度,記錄微調焦旋鈕的刻度值(如 “12.5”);若為電動調焦,可在軟件中保存當前焦平面位置(如 “基準位置 P0”)。
-
保持樣本和載物臺位置不動,緩慢轉動物鏡轉盤,將高倍物鏡(如 40×、100×) 切換到光路中(切換時輕轉轉盤,避免帶動載物臺偏移)。
-
觀察視頻軟件畫面:由于不同物鏡的光學設計差異,此時畫面可能模糊(但因低倍已對焦,應接近焦平面,而非完全失焦)。
-
僅使用微調焦旋鈕(禁止動粗調!否則會破壞基準焦平面),緩慢調節旋鈕,直到高倍畫面中目標細節再次達到最清晰狀態。
-
記錄高倍物鏡的焦平面刻度:若與低倍基準刻度一致(或誤差在 ±0.1mm 以內),則該物鏡已同焦;若誤差較大(如超過 0.5mm),需通過物鏡高度補償環(部分專業顯微鏡物鏡帶此結構)校準:
-
找到高倍物鏡上的 “補償環”(通常有刻度,帶防滑紋路),用專用扳手或手指輕輕轉動(注意:不要轉動物鏡主體,僅轉補償環)。
-
轉動補償環的同時,觀察視頻畫面:若畫面變清晰,說明補償環調節有效,直到細節最清晰后,固定補償環位置(部分補償環需擰緊鎖死螺絲)。
-
驗證一致性:再次切換回低倍物鏡,觀察畫面是否仍保持清晰(無需調焦);若模糊,需重復步驟 1-4,微調低倍或高倍的焦平面,直到 “低倍→高倍→低倍” 切換時,畫面始終清晰。
若顯微鏡有 3 個及以上倍率物鏡(如 4×、10×、40×、100×),需以 10× 為基準,逐一校準其他倍率:
-
先校準 4×(更低倍):切換到 4× 物鏡,若畫面模糊,微調焦旋鈕至清晰,記錄刻度,確保與基準一致。
-
再校準 100×(油鏡,若有):使用油鏡時需先滴加香柏油(樣本與物鏡間填充油,減少光損失),切換后微調焦至清晰,同樣通過補償環校準焦平面,確保與基準一致。
-
最終目標:所有物鏡切換時,視頻畫面無需(或僅需極輕微)微調,即可保持目標清晰。
若使用帶電動調焦系統的視頻顯微鏡(如工業檢測級),可通過配套軟件簡化同焦操作,精度更高:
-
在軟件中打開 “同焦校準模式”(部分軟件叫 “焦平面記憶”),選擇 “基準物鏡”(如 10×),點擊 “設置基準”,軟件自動記錄當前電動調焦的位置參數。
-
切換到其他倍率物鏡,軟件會自動移動調焦電機,將焦平面移動到 “基準位置附近”,此時僅需手動點擊軟件中的 “微調 +/-” 按鈕,直到畫面清晰,點擊 “保存該物鏡參數”。
-
軟件會自動存儲所有物鏡的焦平面補償值,后續切換倍率時,電機可自動調整到對應焦平面,實現 “一鍵同焦”,無需手動調節。